网站首页北京时间:
网站首页 公益资讯 社会救助 社会民生 企业责任 绿色环保 明星人物 新闻快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快讯 > 正文

咱百科——“陶斯亮”:慈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

2024年4月30日    

一个人,命中最大的幸运,是在他尚且年富力强的时候,就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。

一、最伟大的平凡善举影响了她的一生

陶斯亮,1941年出生在延安。

1945年初春,她的父亲母亲奉命到湘赣粤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,留下4岁的她与一位名叫杨顺清的红军老战士在延安相依为命。

杨顺清是一位伤残老兵,而且是文盲,但却是她无可替代的启蒙者,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只渡船。

抗战胜利后,身无分文的杨叔叔又带着她辗转一年多,从西北一路颠沛流离到吉林白城子,带她千里寻父,只为完成一句承诺。

虽然杨顺清只是一名普通战士,但是他和陶斯亮的父亲、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一样,都有着同样的崇高信仰:那就是活着是为了别人的幸福,让普天之下的穷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。

他们从不考虑个人得失,他们认为对社会应该是“给”而不是“拿”。

陶斯亮深受杨叔叔多年教育的影响,长大以后顺利成为了一名医生,也在政府部门和社团工作过,从1991年开始从事慈善公益,一干就是三十多年。

她始终认为,自己骨子里就是一名医生,人道主义是她终身不悔的信仰。

二、从事公益具有极高的优势

陶斯亮认为,做公益自己是有优势的,丰富的阅历让她能看清社会的各个角落,也能理解不同的阶层。

1991年,她离开中共中央统战部,放弃公务员身份和副局级待遇,到成立不久的中国市长协会任职,同时在中国医学基金会兼职。

在医院这个“小社会”工作了20年,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;在统战部工作,接触到的都是知识分子及社会精英;在市长协会,来往的都是政治精英;来到基金会,又真正接触到了社会的困难群体。

三十年来,陶斯亮先后发起了“智力工程”、东乡扶贫助学行动、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、“世界从此欢声笑语”中国项目、“向日葵计划”等多个公益慈善项目。

三、让慈善成为生活日常

做慈善,要有公民思维,也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作为,把慈善当做一种人生义务,把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,以平等之心对待被受助者,让尊重成为公民的一种爱心表达,一种社会责任,一种生活方式。

慈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,并非是指物质性的。慈善是是利他的、美好的、脱俗的、多姿多彩的,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。它亲切得可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,高尚到甚至是为了全人类。

这是陶斯亮的慈善观,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、并用来学习和贯彻的慈善观。

咱百科公益平台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和初心,在公益页上放置医护、助学、环保、动保四大主题新闻,以及名人慈善和优秀人物事迹文章,意在扩大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和范围。

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公益慈善事业,去帮助需要救助的人群,一个人的影响力很小,但一群人的影响力却很大。

咱百科公益始终不忘初心,坚持把公益咨询带给大家,为传播公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

Copyright © 中华公益网 版权所有